传承优良家风家训(十)——岳飞家风家训
发布日期:2021-07-16 12:05:34 来源: 点击次数:0
岳飞:精忠昭日月 正气贯古今
“文官不爱钱,武官不惜死,不患天下不太平。”南宋著名军事家、战略家岳飞一生南征北战、屡建奇功,以其赤诚的报国情怀,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千百年来,岳飞严于律己、廉洁奉公、爱国爱民的伟大精神,深深影响着岳氏后代,形成了良好家风,并融入民族血脉,成为中华儿女修身、立业、报效祖国的崇高典范。
岳飞(1103-1142年),字鹏举,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(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)人,著名军事家、战略家、诗人。
岳飞自幼师从周同、陈广学剑学枪,武艺高强,从1128年投军起,十余年间,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,所向披靡,“位至将相”。1140年,他挥师北伐,先后于郾城、颍昌大败金军,进军朱仙镇。不料,宋高宗、秦桧等却一意求和,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,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。在宋金议和过程中,岳飞遭受秦桧、张俊等人诬陷,被捕入狱。1142年1月,岳飞以“莫须有”的“谋反”罪名被杀害。宋孝宗时,岳飞冤狱被平反,改葬于杭州西湖栖霞岭,追谥武穆,后又追谥忠武,封鄂王。
岳飞家风家训
岳飞一生并未留下成文家规家训,但其“精忠报国”、“不爱钱,不惜死”等家风军纪流传后世,影响深远。
“精忠报国”。岳飞母亲岳母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母。《宋史·岳飞传》记载:“(岳)飞裂裳,以背示铸,有‘尽忠报国’四大字,深入肤理。”这是史书对岳飞背上所刺文字的确切记载。英雄心迹,动人心魄,从此,“尽忠报国”四字便融入岳飞的灵魂,成为他终生行动的指南,也成为岳家世代相传的家训。明清以后,历经传说演变,“尽忠报国”慢慢变成了“精忠报国”。
“不爱钱,不惜死”。岳飞为人忠勇,清白廉洁,率领岳家军南征北战,驰骋沙场,立下赫赫战功。所得朝廷赏赐,岳飞“一钱不私藏”,“有赏必匀”,均如数分给将士们,有着“清贫大将军”的美誉。
严格管教家人。岳飞不仅在战场上身先士卒,而且对家人和子女的要求也极为严格。他要求子女们每天完成学业后,到菜园里劳动,并对他们说:“稼穑艰难,不可不知也!”长子岳云12岁即被岳飞送到部将张宪手下当了一名普通士兵。经过严格锤炼,岳云迅速成长为岳家军中卓有声望的一位将领。
岳飞家风家训摘编
爱国
初命何铸①鞫②之,飞裂裳,以背示铸,有“尽忠报国”四大字,深入肤理。
——摘自《宋史·岳飞传》
【注释】
①何铸:字伯寿,浙江余杭人。岳飞蒙冤下狱时,何铸时任御史中丞,被命主持审讯。
②鞫(jū):审讯,审问。
【解读】这段话意思是,朝廷开始时命令何铸审问岳飞,岳飞撕开衣裳把后背给何铸看,背上有“尽忠报国”四个大字,字迹刻得很深。
这是岳飞后背有字的最早记载。据传,北宋晚期,岳飞在母亲的支持下应征入伍。为了坚定儿子抗战决心,岳母在岳飞脊背正中刺下“尽忠报国”四个大字,意在激励岳飞为国家竭尽忠诚,牺牲一切。
怒发冲冠,凭栏处潇潇雨歇。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
靖康耻,犹未雪;臣子恨,何时灭!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。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待从头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
——岳飞《满江红·怒发冲冠》
【解读】这首词最早见于明徐阶所编的《岳武穆遗文》,是根据明弘治十五年(1502年)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入。词分上下两片,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,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,表达自己继续努力,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。下片抒写词人对于敌人的深仇大恨,表达了统一国家的殷切希望和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。整首词慷慨激昂,充分表现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,是一首气壮山河、传诵千古的名篇。
清廉
帝初为飞营第,飞辞曰:“敌未灭,何以家为?”或问天下何时太平,飞曰:“文臣不爱钱,武臣不惜死,天下太平矣。”
——摘自《宋史·岳飞传》
【解读】这段话意思是,宋高宗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邸,岳飞推辞说:“敌人还没有被消灭,凭什么安家立业呢?”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,岳飞说:“文臣不吝惜钱,武臣不吝惜死,天下就太平了。”
明朝末年,山西布政使吴钟英仰慕岳飞,将“文臣不爱钱,武臣不惜死”两句勒石刻碑,立于汤阴岳飞庙之中,供世人瞻仰,其后这两句便广为流传。
忠勇
还我河山
——岳飞庙匾额
【解读】
据史料记载,“还我河山”四字是清末秀才周承忠从岳飞手书的《吊古战场文》碑拓中摘字集钩而成。作为伟大的英雄,岳飞用他的一生履行着“精忠报国”的使命,他的碧血也为“还我河山”而流。1931年“九·一八事变”爆发之后,“还我河山”引起了当时全中国人的爱国共鸣,传遍了中华大地,从此成为爱国精神的代表作。
人生自古谁无死,第一功名不爱钱。
——汤阴岳飞庙大殿楹联
【解读】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第一功名不爱钱”,出自清榜眼、翰林院编修何金寿之手。上联出自文天祥的七律《过零丁洋》诗句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;下联出自杨继盛的七绝《言志诗》:“男儿欲画凌烟阁,第一功名不爱钱。”何金寿用两位忠臣的名言来赞扬岳飞“不爱钱,不惜死”,以身报国的崇高精神。
至孝
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,外岂复有爱主之忠?
——岳飞《奏乞终制札子》
【解读】这句话意思是,如果连孝敬亲人都做不到,还谈什么报国忠心?岳飞以“忠孝”名扬天下。史载,岳母有痼疾,岳飞“尝药进饵”,晨昏侍候,亲自调药换衣,无微不至;为照顾其休息和调养,连走路和咳嗽都不敢出声;四季衣被器用视节令更换,尽量使母亲愉悦。绍兴六年,北伐在即,岳母与世长辞。岳飞三天水浆不沾,哭红双眼,和儿子岳云一起扶母亲灵柩,赤脚从鄂州出发,至江州南康(今江西九江县狮子镇株岭村)安葬。
上一篇: 党史百年天天读 · 7月16日
下一篇: 党史百年天天读|7月2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