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优良家风家训(七)——张之洞家训
发布日期:2021-07-02 14:20:44 来源: 点击次数:0
正人君子 志在报国
张之洞(1837-1909),字孝达,号香涛,晚年自号抱冰,祖籍直隶南皮(今河北南皮),出生于贵州兴义府(今贵州安龙县),清末洋务运动重要倡导者之一。
张之洞,晚清时期历任四川学政、山西巡抚、两广总督、湖广总督、军机大臣等职,官至体仁阁大学士。一生致力办教育、做实业、练新军,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重要创始人,曾创办汉阳铁厂、枪炮厂,开矿务局,广修铁路,其中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官办钢铁企业。
张之洞对子女管教严格,1909年临终之际,他还在病榻上教育几个儿子要“兄弟不可争产,志须在报国,勤学立品;君子小人,要看得清楚,不可自居下流”,并要求儿子们将自己叮嘱反复朗诵,一直看到儿子们都已熟记在心才阖然长逝,其家训也随着《续辈诗》及张之洞的家书、遗言在后人中广为流传,影响深远。
仁厚、忠良
通津、明道
1、仁厚遵家法,忠良报国恩。通津为世用,明道守如珍。
(张之洞《续辈诗》)
释义:要仁爱宽厚待人,遵守家法家规。要做到忠厚善良,报效国家。要有开放的胸怀,敢于担当,学以致用,以所学济世。要知晓世事规律,像守护珍宝一样守护中华传统美德。
2、兄弟不可争产,志须在报国,勤学立品;君子小人,要看得清楚, 不可自居下流。(《张之洞临终遗言》)
释义:兄弟之间不可因为争夺财产而闹不和睦,要立志报国,勤奋学习,树立良好的品格;与人交往的时候,要看清对方的品行,辨清君子小人,不能和小人同流合污。
3、余五旬外之人也,服官一品,名满天下,然犹兢兢也,常自恐惧,不敢放恣。汝随余久,当必亲炙之,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,此则非余之所望于尔也,汝其慎之。(张之洞《致儿子书》)
释义:我已经是五十开外的人了,官居当朝一品,天下闻名,但依然谨慎小心,唯恐自己出错,不敢有任何放纵。你跟随我的时间很长了,应当亲身受到熏陶了,不要自认为是尊贵的公子,就随随便便,全不在意,这不是我对你的期望,你一定要谨慎啊。
4、父母爱子,无微不至,其言恨不能一日不离汝,然必令汝出门者,盖欲汝用功上进,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、有用之才耳。汝今既入此,应努力上进,尽得其奥。勿惮劳,勿恃贵,勇猛刚毅,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。汝尽力求学,勿妄外骛。汝苟竿头日上,余亦心广体胖矣。(张之洞《致儿子书》)
释义:父母疼爱子女,总是无微不至,恨不得一天都不离开你身边。然而一定要让你出门求学,那是因为想让你用功上进,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,做对国家有用的人罢了。你现在已经入学,就应该努力上进,要把军事上的奥秘全部学会。不要畏惧辛劳,不要自恃高贵,要勇猛刚强坚毅,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。你要全心求学,不要随便在外乱跑。你如果能百尺竿头,天天进步,我也就胸襟宽阔,身体舒泰了。
治家、报国
立业、修身
《续辈诗》,作为张家自他之后20代子孙的排名依据,同时更重要的是:这首诗要成为子孙后代们为人处世的准则,铭刻在每一位后人的基因之中。
细读《致儿子书》,张之洞舐犊情深,教子心切的形象跃然纸上,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封疆大吏,而是一个慈祥和蔼的老父亲。这封家书,一直激励着张氏后人谦虚谨慎,勤奋求学。今天,她的嫡亲孙女张厚粲,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国际心理科学联盟副主席,是当之无愧的心理学界学术泰斗,并身兼国务院参事等多种重要职务。
张之洞把对子孙的要求,分解为治家、报国、立业、修身四个方面。在治家上,他要求是以仁爱宽厚治家,所有子孙都要遵守家法家规的要求,不得违反;在报国上,他要求所有的子孙,不论是当官的还是当老百姓的,都得做忠良,都要报效国家;在立业上,他要求所有张家子孙都要有开放的胸怀,用自己的学识来造福国家和百姓;在修身上呢,要明白世间的真理,遵守咱们中国传统美德的要求。
上一篇: 党史百年天天读|7月2日
下一篇: 党史百年天天读|7月14日